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
编号:13766651
通过颞下颌关节造影及摄颞下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诊断的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17
     【摘要】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误诊的原因。方法笔者对28例(28侧)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做关节上腔造影检查(摄颞颌关节断层片)。全部病例均有关节弹响或开口受限、绞锁、疼痛等症状。结果(1)临床是可复性盘移位,造影显示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2例,误诊原因是注入造影剂过量。(2)盘-髁突复合体整体受限3例,误诊是由于造影剂过量或囊内有粘连,髁突活动受限。(3)绞锁症患者1例,临床开闭口受限、髁突活动受限,造影可出现不可复性盘前移位。(4)临床上仅有弹响、开口过大、翼外肌功能亢进症状,但由于拍片时患者紧张未开大口,误诊为不可复性盘移位1例。(5)关节盘外移位1例,由于许勒位造影变薄,似乎无移位表现。(6)穿刺技术不当,误诊穿孔3例。结论关节造影及摄颞颌关节断层片对颞下颌关节病有重要价值,但诊断应注意结合临床表现,以减少误诊。单纯许勒位像是不全面的,应加拍断层片或其他方式的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应用CT、磁共振诊断颞下颌关节疾病,不能动态观察,有其局限性。颞下颌关节造影术操作简单、容易成功且合并症少,已广泛使用,对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及评估有重要价值。笔者用颞下颌关节造影术复查了2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病例,根据造影及临床表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对比,并对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
,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造影;颞下颌关节断层片;颞下颌关节病;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自2007年~2010年收集病例28例,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全部病例均做上腔造影检查(加摄曲面断层X光片)。28例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13~62岁,平均34.6岁。全部病例均有关节弹响、开口受限、绞锁及疼痛等症状。

    1.2方法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嘱患者张大口,先扣及髁突后上部,用5号牙科注射针于耳屏前进针,在髁突后注入,然后将针退回到皮下组织内,再将针尖斜向前上、内抵达关节结节后斜面注入,如无阻力,反复抽吸2~3次,确认已进入上腔时,将注入之麻醉液全部抽出,再换造影剂针管注入20%泛影葡胺1~1.5 ml随即摄颞下颌关节张口闭口位片。

    2结果
, 百拇医药
    28例普通关节造影、X线造影图像结合临床表现,经分析对比,产生的误差有下述6种情况。

    2.1临床表现为可复性盘前移位,有弹响,由于在闭口位时注入造影剂过多,髁突向前下移位,故此时实际已为小开口位,盘位已恢复正常。1例开口位前上隐窝有造影剂滞留,由于造影剂注入偏多时,造成患者较重的造影反应而暂时性致使开口受限。说明造影剂过多造成误诊为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2.2盘-髁突复合体整体受限3例,盘位在开口位时已恢复正常,但盘-髁复合体运动受限,可能为关节囊内存在粘连所致,造影误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2.3临床表现为弹响、开口过大及翼外肌功能亢进1例,以片子上看,髁突运动在正常范围以内,盘位亦正常,拍片后,图像显示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说明是患者在拍片时未能张大口造成的误诊。

    2.4绞锁症误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1例,从片子上看为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有弹响,且弹响发生后可开大口,表明患者为绞锁状态,因拍片恰在患者绞结之时,故表现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 百拇医药
    2.5关节盘外移位者1例。盘外移位,可出现许勒位片造影剂变薄,拍片后图像观察似乎无移位表现。

    2.6穿刺技术不当3例,1例为囊外注射,图像混乱、显示不清,难以诊断;1例在髁突表面、下腔内疑有少量造影剂,不能除外穿孔,需进一步造影证实;1例穿针时可能误入下腔,开口位片拍摄不清,闭口位像显示可能为盘前移位。

    3讨论

    3.1关节造影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有重要价值,上腔造影基本满足临床的需要,但也有其不足,如怀疑有下腔病变时,需要下腔造影检查,下腔造影由于因许勒位片结构与髁突重叠,显示不清,故应加拍断层片以清楚显示盘与髁突的关系。

    3.2临床上为可复性盘前移位或绞锁症患者,造影误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应考虑造影剂是否注入过量,或拍照时患者未能开大口,过量的造影剂可滞留于前上隐窝,应结合临床表现分析;绞锁症患者,弹响、开口受限,由于髁突开口时受到盘的障碍,在开口位片诊断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实际是可复性盘前移位,因为绞锁症是可复性盘前移位与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中间过渡期,如嘱患者做一特殊动作以解除开口障碍,在一声弹响后再作造影检查则可显示为可复性盘前移位,此类患者应结合临床以做出正确诊断。
, 百拇医药
    3.3盘-髁突整体受限,这类患者临床上有开闭口弹响,表明为可复性盘前移位,在造影许勒位片及侧位体层闭口们片显示髁突轻度前移,盘位在开口位时已恢复正常。这可能是造影注入偏多,从而使髁突不自主地向前移位,此时髁突已越过弹响的部位,处于小开口处,盘位已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也可发生在囊内粘连的患者。

    3.4关节盘外移位比较少见,此类患者在关节叩诊时,常可触及外移位关节盘边缘,此时加拍后前位断层片,注射造影剂1~1.5 ml,应与囊内撕裂相鉴别。

    3.5穿刺技术不当3例。由于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造成双板区盘穿孔,上下腔穿通,误诊为盘穿孔。故发现可疑人工穿孔的病例,应找有经验的医生重复造影、摄曲面断层片、及磁共振检查,做进一步诊断。

    【收稿日期】2011-04-11

    (本文编辑:郎威), 百拇医药(马龙信 初锦绣 张宇)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骨科 > 慢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关节病